玄参
2017-08-10 中药材研究所 阅读人次
一、概述
本品为玄参科玄参属植物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.。以干燥根入药,中药名玄参[Radix Scrophularia]。别名:川玄参、元参、黑玄参、黑参等。全国主产区为浙江,产量大,质量好,为著名的“浙八味”之一。相比之下,湖北恩施产量也不算小,其质量也与浙玄参一样,条粗壮,质坚实,断面乌黑色,尤以建始龙坪、楂树坪的玄参,个大,体实,一般长度10~15㎝,直径2~3㎝,在国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。恩施州发展玄参,对调整山区农业产业结构,增加农民收入是十分有益的。根含玄参素、单萜苷类成分,其中哈巴苷占70~80%,8-(磷-甲基-对-香豆酰)-哈巴素占20~30%,为本品易变黑色的物质。此外,尚含微量挥发油、甾醇、挥发性生物苷,L-天冬酰胺、糖类、脂肪酸等。玄参味甘、苦、咸;性微寒;归肺、胃、肾经;具有凉血滋阴、泻火解毒的功能;主要用于治疗热病伤阴、舌绛烦渴,温毒发斑,津伤便秘,骨蒸劳嗽,目赤,咽痛,瘰疬,白喉,痈肿疮毒等症。
二、植物学特征
多年生草本。株高80~150㎝。块根肥大,稍弯曲,呈圆锥形或纺锤形,长达15㎝,下部常分叉,多数簇生于根茎基部,外皮灰黄褐色,干时内部变黑色。茎直立,四棱形,常带暗紫色,有腺状柔毛。叶对生,具短柄,卵形至卵状披针形,质地较厚,边缘具细密锯齿,叶背或嫩茎上密生细毛。聚伞花序疏散生于茎顶部,花萼5裂;花冠褐紫色;雄蕊4枚,2强;子房上位,2室,花柱细长;蒴果卵圆形,端部有喙,超出宿萼之外,花期7~8月,果期8~9月。
三、生长习性
喜温暖湿润气候,适应性广,耐肥、抗旱等能力较强,含腐殖质多、肥沃的砂质壤土有利于生长。
四、生产操作规程
1、选地整地
以土层深厚、肥沃、排水良好的地块为佳。土壤过于粘重、易积水的地块,植株生长差,根部容易引起腐烂,故不宜种植。同时应避免与上一年种过白术等药材地轮作,以减少病虫害发生。 玄参是深根植物,在前作收获后,深翻土地,施足基肥,亩施厩肥3000kg以上,适当增施磷肥、钾肥。经精耕细作再作畦,畦宽1.4m,沟宽30cm,沟深25cm。
2、播种育苗
玄参生产中多用子芽繁殖。一般在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上中旬种植为好,早种根系发达,植株健壮,产量高。栽前挑选无病、粗壮、洁白的子芽当作种用,按行株距50cm×25cm开穴,穴深8cm,每穴放子芽1个,芽向上,亩栽6000个左右。
3、田间管理
①中耕除草:幼苗出土后,要注意中耕除草。中耕不宜过深,以免伤根。从4月中旬至6月中旬进行3—4次。6月中旬以后,植株生长茂盛,杂草不易生长,不必除草。
②追肥培土:培土是玄参种植、田间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栽培措施,可保护子芽,使白色子芽增多,芽瓣闭紧,同时减少开花芽、青芽、红芽。以提高子芽质量。培土还有固定植株,防止倒伏,保湿抗旱和保肥作用。培土工作一般在6月中旬施肥后进行。
③灌溉排水:干旱时需灌溉,使土壤保持湿润,以利生长。多雨而造成田间积水时应及时排水,可减少烂根。
④打顶:玄参开花时应将植株顶部花序摘除,不使其开花结籽,使养分集中供给根部生长,促进根部膨大。打顶芽能够显著增加玄参产量,是一项不可忽视的田间管理措施。
4、病虫害防治
①斑枯病:4月中旬开始发生,6—8月发病严重,危害上部茎叶。防治方法:玄参收获后,收集残株落叶集中烧毁,减少越冬病源;实行轮作;加强田间管理,增施磷钾肥,增强抗病能力;发病初期喷1:1:100波尔多液,连续3—4次。
②叶斑病:4月中旬开始发生,5—6月较重,危害叶部。防治方法与斑枯病相同。
③白绢病:又名“白糖烂”,危害根部。4月[FS:PAGE]下旬发生,7—8月危害严重。防治方法:发病初期喷雾50%甲基托布津800倍液,连续3—4次,或多菌灵。发现病株及时拔除,病穴用石灰水消毒。还可用哈茨木霉进行生物防治。
④虫害:有红蜘蛛、蜗牛等。红蜘蛛5月下旬开始发生,7—8月进入危害盛期。防治方法:用40%乐果或氧化乐果乳油2000倍液喷雾;蜗牛3月中旬开始危害,4—5月危害较重。防治方法:清晨进行人工捕杀,5月间蜗牛产卵盛期,及时中耕除草,消灭卵粒,清除地面杂草,喷洒1%石灰水。
五、采收加工
1、采收
玄参为1年产药材,种植当年10月底至11月初,茎叶枯萎时收获。应注意采挖不宜过迟,否则,因根萌发而空虚,影响质量。采收时先挖松玄参根际泥土,然后将玄参挖起,剪去茎叶,取下芽头,切下根部进行加工。
2、加工
产地加工方法是将根晒至四五成干后用人工烘,开始火力不宜过猛,温度控制在40—50度,经常翻动直至全干。如果鲜根直接上炕烘干,一是药材色泽不好,二是易造成空泡,降低药用及商品质量。一般亩产干货400kg左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