缬草
2017-08-10 中药材研究所 阅读人次
一、概述
为败酱科缬草属植物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.。以干燥根茎入药,中药名珍珠香[Rhizoma Valerianae]。别名:珍珠香(巴东)、七里香、小救驾、巴地麻(咸丰)、手爪七(咸丰)等。是未被《中华人民共和国》药典收录的一种名贵药材。恩施州及五陵山区邻近地区资源都比较丰富,多野生于海拔1500m以上的山坡草地,是恩施州地道药材品种之一。全州皆有分布,主要集中于恩施、建始、巴东、鹤峰、宣恩等县市。缬草根含挥发油0.5~2%。主要成分为异戊酸龙脑酯,此外还含龙脑,L-坎烯,α-派烯等派烯类成分。缬草味辛、苦;性温;具有安神、理气、止痛的功能;主要用于治疗神经衰弱、失眠、癔病、癫病、胃腹胀痛、腰腿痛、跌打损伤等症。近年的药理研究表明,缬草有抗忧郁、镇静作用,能加强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,减低反射兴奋性,解除平滑肌痉挛;缬草中某些成分对动物有降低血压的作用;还有某些抗菌作用和抗利尿作用,可加速体内的血凝过程。从缬草中提取香精和香油,可用作高级卷烟和其他用食品的添加剂。目前,湖北省中医研究院开发并已申报国家二级新药,现已进入二期临床和生产前试制。由此可见,缬草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,出口创汇潜力巨大。
二、植物学特征
多年生草本,株高100~150cm。茎直立,中空,有纵条纹。有纺缍状根茎或多数细长须根。茎生叶丛出,长卵形,为单数羽状复叶,或不规则深裂,小叶片9~15片,顶端裂片较大或具少数锯齿;茎生叶对生,无柄,抱茎,多数羽状全裂,裂片4~10,披针形。全缘或不规则粗齿,向上叶渐少。聚伞花序顶生,有长总梗;萼片6,早落;花瓣、雄蕊均6枚;子房上位,由1心皮组成;胚珠5~6颗。浆果珠形,长约10㎜,蓝色,排列整齐;花小,白色或紫红色;小叶片卵状披针形,具纤毛,花萼退化;花冠管状,长约5㎜,5裂,裂片长圆形;花蕊3,较花冠稍长;花房下位,长圆形,光滑,具1种子,花期6~7月。果期7~8月。
三、生长习性
性喜湿润,耐寒,也较耐旱,适宜生长在海拔高度1200—1800m的地段,土壤以中性或弱碱性的砂质壤土为好。
四、生长操作规程
1、选地整地
宜选地下水位高或低洼地种植,并要有良好的灌溉条件,土壤以中性或弱碱性的砂质壤土为最好。在播种前或育苗移栽前一个月翻地,翻地前每亩施腐熟的厩肥2500kg,与磷钾肥合用作基肥,翻后耙平,使土粒细小均匀、土面平整。育苗或定植前起垄作畦规格为:畦宽1.2m,沟宽20cm,沟深10cm。
2、播种育苗
春播宜在解冻后,4月上中旬,秋播在立秋前后,使其在冬季前具备3—5片叶子,以利越冬,冬播必须使播后当年不出苗为妥。育苗移栽需在4月上中旬播种,粒距5cm,撒播,亩用种量3kg左右,播后覆盖细土,厚2cm左右,13—15天即可出苗,育苗1亩可移栽5亩。
3、移栽定植
育苗50—60天幼苗长出3—4片真叶时,可按株行距15×20cm开穴移栽,每穴2—3株,压实、浇水。
4、田间管理
应勤浇水,幼苗期间勤松土,当根露出土表时,及时培土,追肥第一次在6月底种子成熟期,第二次在8月上旬,每亩施用碳酸氢铵15kg,或尿素7.5kg,过磷酸钙15kg,氯化钾4kg,每次各施半量,开沟后将肥料撒于沟中,然后覆土灌水。
5、病虫害防治
雨季及时排水可减轻根腐病,发现病株,及时拔除。虫害主要有蝼蛄、蚜虫。蝼蛄用毒饵诱杀;蚜虫用乐果2000倍液喷雾防除。
五、采收加工
定植当年或第二年8—10月间采挖,去掉茎叶及泥土,晒干即可。以根粗长、整齐、外面黄棕色,断面黄白色,气味浓烈者为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