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党参
2017-08-10 中药材研究所 阅读人次
一、概述
本品为桔梗科党参属植物川党参Codonopsis tangshen Oliv.。以干燥根入药,中药名党参[Radix Codonopsis]。别名:川党、板党、中国板党、条党等。其产品因具有“泥鳅头、鸡皮皱、糙米色、菊花心、味芳香”的性状特征而赢得了国际国内市场的欢迎。主要分布于湖北西部、湖南西北部、四川北部和东部接壤地区及贵州北部。恩施州高山地段均适合党参生长,以恩施市板桥镇、大山顶分布最多。恩施板党因含糖质较潞党少,常温下放置1~2年不泛油变质,能保持其优良品质,在国际市场赢得了很好的声誉。板党已成为恩施州主要出口商品。党参根的主要成分为三萜化合物、皂苷、葡萄糖等多种糖类。党参味甘;性平;归脾、肺经;具有补中益气、健脾益肺的功能;还具有增强免疫功能,提高肌体应激能力,对心血管、血液系统的升高血细胞和抗肿瘤、益智、改善微循环以及抗衰老等作用;还能防止冠心病、高血压、放疗、化疗所致的造血功能障碍,功能性子宫出血,神经官能症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症。
二、植物学特征
草质藤本,长达3m;除叶片两面密被柔毛外,全体几近于光滑无毛。根常肥大肉质,呈纺锤状或纺锤状圆柱形,少分枝或中部以下略有分枝,长15~40cm,直径1~3cm;表面灰黄色。茎缠绕多分枝。叶在主茎及侧枝上的互生,在小枝上的近于对生,叶柄长0.7~2.4cm;叶长卵形、窄卵形或披针形,长2~8cm,宽0.8~3.5cm,顶端钝或急尖,与叶柄互生或近于对生;花有梗;花萼5深裂,仅基部与子房合生,长圆状披针形,长1.4~1.7cm,宽5~7mm,先端急尖,微波状或近于全缘;花冠钟状,长约1.5~2cm,淡黄绿色内有紫斑,5浅裂,裂片近于正三角形;花丝基部微扩大,长7~8mm,花药长4~5mm;子房下位,直径0.5~1.4cm。蒴果圆锥形,直径2~2.5cm。种子多数,椭圆状,细小,棕黄色。花期7~8月,果期9~10月。
三、生长习性
川党参喜冬季寒冷、夏季凉爽的气候,高温不利其生长。对光照要求比较严格,幼苗喜阴,需适当遮阳,成株喜充足光照。
四、生产操作规程
1、选地整地
应选择海拔700m以上的山地栽培,而以海拔1500m以上的地区生长良好,土质以土层深厚、肥沃疏松、富含腐殖质的土壤及砂壤土为好,低洼及盐碱地不宜。土壤中性或偏酸性。忌连作,轮作年限以3~4年为宜。前茬以禾本科谷类作物为好,蔬菜茬容易感染病害。育苗地多选背阳坡,定植要求光照充足的向阳山地。
2、播种育苗
以3年生植株的种子质量为好,发芽率可达90%以上,陈年种子发芽率降低,不宜使用。生产上推广育苗移栽法,直播已较少采用。 川党参春、夏、秋三季均可播种,但以秋播为好。秋播种子不需处理,经冬季雨雪浸润,第二年出苗早、生长旺盛、抗旱力强。一般采用条播,即在整好的畦内,按行距10cm,开1cm左右深的沟,将种子与细砂拌匀,撒于沟内,再加盖0.5cm厚细土,每亩用种量为1kg,然后在畦面上覆盖杂草或树叶,厚度以能透过花花阳光为宜。每亩使用腐熟堆肥2000kg,深耕细耙整平,畦宽1m,沟宽25cm,沟深15cm。
3、移栽定植
参苗生长1年后,于秋季或来年春季定植。秋季在土地结冻前1个月内,春季在解冻后。秋季移栽前将种苗挖出,剔除病苗、弱苗。在整好的垄上,按行距20cm,开深15cm的沟,将种根顺垄按株距10cm斜放于沟内,参头一端稍高,根稍伸直,放入粉碎过的土粪或腐熟厩肥4000kg/亩,再盖土压实,盖土以超过芦头5~7cm为宜。畦垄规格为畦宽1.2m,沟宽30cm,沟深25cm,亩用种根25kg左右。
4、田间管理
①合理浇水:播种及育苗,必须保持苗床畦面湿润。出苗及定植应注意让水慢慢流入畦内。苗高20 cm以上时,一般不需浇[FS:PAGE]水,可保持表土疏松,以利参根向土层深处生长。
②中耕除草:出苗后,拆除遮阳物,即应松土锄草。中耕宜浅,避免伤根,保持苗圃内无杂草。当苗高3cm时,结合中耕除草,按株距3~5cm间苗、补苗。参苗覆盖畦面后不再中耕。
③调整遮荫物:党参苗有两对真叶,全田达到一半时,应选择阴天下午,一次将覆盖物全部去掉,也可在苗高3cm时,先揭去一半覆盖物,苗高7~10cm时再全部揭除。
④追肥:定苗时及出苗1个月后各追肥1次。每亩每次追施腐熟人粪尿1000~1500kg或硫铵10kg、过磷酸钙20kg。大田定植可在参苗成活1个月后按育苗施肥量追肥。
⑤搭架:党参2年生以上植株有缠绕特性,党参蔓长30cm左右时,为使植株通风透光,有利于其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,应搭好支架。也可套种玉米等高杆作物代替支架。留种田更应搭好支架,以得到饱满充实的种子。
⑥摘花:由于开花多,非留种田需及时将花摘掉,以防消耗养分,促进根部生长。
5、病虫害防治
①根腐病:常在夏季高温高湿期间发生。发病初期,侧根和须根变黑褐色,发病严重时,根系腐烂,植株枯死。防治方法:一是高温多雨季节及时排涝,防止田间积水;二是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用生石灰消毒病穴;三是发病面积较大时,可用50%多菌灵500倍液浇灌病区。
②锈病:危害叶、茎。病叶背部隆起呈黄色斑点(夏孢子堆),后期破裂散出黄色粉末(夏孢子),发病严重时参根减产较多。防治方法:一是冬季枯萎后清园,烧毁病残株;二是发病初期喷粉锈宁1000倍液,或代森锰锌800倍液,每7天1次,连续两次。
③地下害虫:主要有蛴螬、地老虎和蝼蛄,危害幼苗嫩茎及根。防治方法:可用25g氯丹乳油拌炒香的麦麸5kg加水适量做成毒饵毒杀;亦可用50%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40%乐果乳剂1600倍液浇灌根周围。
④蚜虫:天旱时发生严重。防治方法:用40%乐果乳油2000倍液喷雾。
⑤红蜘蛛:危害幼苗及成株叶片,吸食汁液。防治方法:可用50%杀螟松1500倍液喷雾防治。
五、采收加工
1、采收
定植后当年秋季采挖。如地瘦、管理差,定植2年后收获,起挖时间在白露前后10天左右,若过于提前起挖,根茎发育不完全,养分积累不够;若过迟起挖,芦头新芽形成,养分开始消耗,影响产品加工质量。采挖时应注意不要挖断、挖烂,以免流出白色浆汁,降低品质。
2、加工
将挖出的参根抖去泥土,按其粗细大小分成等级,然后用晒干或火烘的方法进行加工。
①晒干法:将参根放在晒席上摊晒2~3天,等根条发软后,扎成直径4.5cm的小把,放木板上反复搓揉,用力不可过猛,以免伤皮糖汁流出,然后再摊晒,如此反复3~4次。搓揉时用洁净的手和干净的工具,以免影响色泽,降低品质。每次搓揉后,必须摊开晾晒,不能堆放,否则易发酵,晒到6~7成干后,应将头一行的尾端用次一行的芦头压住,一排重叠一排的摊晒,这样头尾干燥一致,减少折断尾须。当晒至9成干时即可收藏。
②烘干法:用火烘干,温度以60℃左右为宜。火力过大,急速干燥,会发生僵硬,皮肉分离。干燥过程中,亦应搓揉3~4次,才能提高品质。用火烘的党参,尾部先干易折断,搓前尾部应在水中润湿,待发软后再搓揉。 一般1~1.5kg鲜参,可加工0.5kg干参,亩产干货200kg左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