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》刊发中药材所栽培团队在黄连白绢病防控研究领域新进展
2024-05-17 唐涛 阅读人次
近日,中药材研究所、农业农村部中药材生物学与栽培重点实验室、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、林下经济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(中药材栽培团队)、湖北省中药材规范化生产(GAP)工程研究中心在中药材病害防控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,于农林科学领域一区Top期刊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》(IF:6.10)发表了题为“Antipathogenic Activities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Produced by Bacillus velezensis LT1 against Sclerotium rolfsii LC1, the Pathogen of Southern Blight in Coptis chinensis”的文章。
黄连为毛茛科黄连属多年生草本植物,以根茎入药,是中药中最常用的药材之一,2022年入选湖北省“十大楚药”。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,连续多年栽培导致利川等地黄连根腐病、白绢病发生严重,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,病害的高发频发十分不利于黄连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。课题组前期围绕黄连病害绿色防控开展病原分离鉴定、防治药剂筛选、土壤酸化改良和生物防治等研究。本篇文章主要研究了由前期筛选的黄连白绢病拮抗菌Bacillus velezensis LT1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(VOCs)对抗Sclerotium rolfsii LC1(一种导致黄连(Coptis chinensis)白绢病的病原体)的抗病原活性。文章系统阐明了Bacillus velezensis LT1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(VOCs)对白绢病菌菌丝生长、菌核萌发、白绢病的侵染发生和中药材其他多种病害病原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。通过固相微萃?。?/span>SPME)收集了LT1产生的VOCs,并通过气相色谱-质谱(GC-MS)鉴定了其组成。同时,这些VOCs显著破坏了真菌菌丝的形态完整性,病原菌几丁质合成相关的基因和细胞壁降解酶相关的基因被下调。这些都表明LT1产生的VOCs在黄连病害防治中的巨大应用潜力。
论文第一作者为唐涛助理研究员,本研究得到了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(2022BBA153)、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重大科技研发项目(2020-620-000-002-04)、中央引导地方发展专项(2022BGE256)及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(CARS-21)的支持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21/acs.jafc.4c00984